劉人懷,院士,原暨南大學校長
1940 年 7 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qū)新繁鎮(zhèn)西街。
1952 年 9 月至 1955 年 7 月在新繁縣第一初級中學讀書。
1955 年 9 月至 1958 年 7 月在溫江縣中學讀書。
1958 年 9 月至 1963 年 7 月在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數學和力學專業(yè)讀書,曾任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生會主席等職。
1963 年 8 月至 1978 年 3 月任蘭州大學數學力學系助教。
1978 年 3 月至 1986 年 1 月任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副系主任;校學報副主編和校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其間曾于 1981 年 3 月至 1983 年 4 月作為西德洪堡研究會員,赴西德魯爾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任客座教授,并擔任魯爾大學中國科學家和留學生聯(lián)合會第一任主席。
1986 年 2 月至 1991 年 11 月任上海工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兼經濟管理學院首任院長和預測咨詢研究所所長等職,其間曾于 1988 年 9 月至 11 月任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土木工程系訪問研究科學家。
1991 年 11 月任暨南大學副校長, 1995 年 12 月任校長,并兼任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 1999 年 11 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學部院士, 2000 年 9 月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首批院士。
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現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常委,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非開挖技術協(xié)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和儀表元件學會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政協(xié)常委,廣東省科協(xié)副主席,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咨詢活動中心主任,《振動工程學報》主編,《復合材料學報》副主編,《應用數學和力學》(中、英文版)常務編委,《管道技術與設備》編委會副主任,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中國科技大學、蘭州大學、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華僑大學兼職教授等職。
劉人懷是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 1965 年,他與葉開源教授共同創(chuàng)立適于求解非線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他系統(tǒng)創(chuàng)造性地研究了六類板殼:波紋板殼、單層板殼、雙層金屬旋轉扁殼、夾層板殼、網格扁殼和復合材料層合板殼,建立了非線性理論,求解了非線性彎曲、穩(wěn)定和振動問題,對航天航空、精密儀表、石油化工、船舶和建筑等工程設計有重大意義。同時,他還創(chuàng)立了實用的厚壁結構理論,成功地用于高壓超高壓容器和鐵路高橋墩試制設計。此外,他還進行經濟管理方面的理論和應用研究,為上海浦東新區(qū)建設等提供了研究成果。
作為高校領導,他強調務實、認真和嚴格,為造就高素質科技人才,進行了不懈努力。出版學術著作 4 本,發(fā)表學術論文 150 余篇,其中用英文發(fā)表的論文 50 多篇。指導博士生 35 人,碩士生 81 人。
1982 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9 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 年和 1998 年兩次獲國務院僑辦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7 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7 年和 2001 年兩次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1989 年獲全國優(yōu)秀歸僑、僑眷知識分子稱號, 1990 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91 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8 年獲國務院僑辦優(yōu)秀教師稱號, 1999 年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yōu)秀教師稱號, 2000 年獲廣東省勞動模范稱號, 2001 年獲日本創(chuàng)價大學最高榮譽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