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信息:

章曉輝,男,1972年出生于浙江。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2002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0年至1994年就讀于杭州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
1994年至1999年就讀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所,獲博士學位。
1999-2003年期間,分別在美國加州大學圣迭亞哥分校(UC San Diego)生物系和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
2003年1月回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所開展研究工作。
2004年應聘擔任神經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6年起擔任神經科學所神經可塑性實驗室聯(lián)合課題組長。
2008年1月至今,神經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論文專著:

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
發(fā)表論文:
1 Zhang, X.H., and Poo, M.M. (2002) Localized synaptic potentiation by BDNF requires local protein synthesis in the developing axon. Neuron 36 (4), Nov. 14.
2 Cheng, X.Y., Chen, K.Y., Zhang, X.H., and Zhu, P.H. (2002) Effect of Zinc Ions on Caffeine-Induced Contracture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and Skeletal Muscle of Rat. Cell Physiol. Biochem.12 (3):119-126.
3 Xia, R.Y., Chen, X.Y., Wang, H., Chen, X.Y., Wei, Q.Q., Zhang, X.H., and Zhu, P.H. (2000) Biphasic modulation of ryanodine binding to sarcoplasmic reticulum vesicles of skeletal muscle by zinc ions. Biochem. J., 345:279-286.
4 學習和記憶的突觸模型:長時程突觸可塑性 徐春; 章曉輝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國家神經科學實驗室; 神經元信號處理和可塑性實驗室 2009-06-15
5 去細胞外鈣對培養(yǎng)雞胚肌管磷脂酰肌醇水解的影響(英文) 吳迪; 章曉輝; 朱培閎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1999-08-25
6 環(huán)化二磷酸腺苷核糖及其鈣動員的功能 章曉輝; 朱培閎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1996-04-25
7 Ryanodine受體結構和藥理學性質 章曉輝; 朱培閎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所 1997-07-30
8 在暴露于蛋白激酶C激動劑的蛙骨骼肌纖維中不存在去橫小管(英文) 章曉輝; 朱培閎; server.shcnc.ac.cn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E-mail:PHZhu 1998-04-15
媒體報道:
章曉輝:不由自主的大腦“拍子”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已經流傳了千年,不過最近,中國科學家們的一個新發(fā)現(xiàn)似乎對這一現(xiàn)象給出了解釋。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章曉輝和同事們發(fā)現(xiàn),大腦神經整體節(jié)律活動會跟隨外界的聲音,不由自主地打“拍子”,發(fā)出與外界聲音相同節(jié)律的腦電波;當外界聲音消失后,大腦自發(fā)節(jié)律活動仍然可以將這個“旋律”延續(xù)幾十秒。這一研究成果發(fā)表在新近一期的國際學術期刊《神經科學雜志》上。
《北京科技報》:您為什么會想要關注這個現(xiàn)象?
章曉輝:我們?yōu)楹纬3挥泄?jié)奏的聲音所吸引?我們想要了解其中的奧秘,于是展開了研究。
事實上,大腦神經就像是一位聰明且敏感的“音樂家”,掌握著自己的節(jié)奏和律動。如果將腦電波比作旋律的話,當大腦“演奏”不同的“旋律”,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功能狀態(tài)。例如,在清醒工作狀態(tài)下,大腦的“旋律”大多頻率較高,如30~120 赫茲的伽馬波;而在睡眠狀態(tài)下,頻率大多較低,例如小于1赫茲的慢波。
《北京科技報》:實驗是如何進行的?
章曉輝:我們用豚鼠進行實驗,因為豚鼠的聽覺系統(tǒng)比較發(fā)達,而且與人類的非常接近。實驗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腦不僅善于“傾聽”外界的聲音,甚至會隨著外界聲音“打拍子”。當我們用時間間隔為3~10秒的節(jié)律聲音刺激豚鼠時,它們的丘腦自發(fā)“慢波旋律”居然跟隨外界的聲音不由自主地打起了“拍子”,大腦發(fā)出了與外界聲音相同節(jié)律、頻率的慢波振蕩活動;當我們把外界聲音撤掉時,大腦仍然將這個“旋律”“演奏”了幾十秒。
《北京科技報》: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章曉輝:它給了我們兩個提示:一是大腦的神經網(wǎng)絡活動可作為感知外界時間節(jié)奏的載體,另一個是大腦可通過保持網(wǎng)絡活動的節(jié)律來短期記憶一些特定時間信息,如音樂節(jié)奏等。
《北京科技報》:這一成果可能應用于哪些方面?
章曉輝:這項研究告訴我們,外界聲音的節(jié)律刺激,特別是音樂,可以調制大腦神經網(wǎng)絡的基本活動,使其更加同步于外界聲音刺激節(jié)律。這一成果的應用前景目前尚不明朗,但它作為認識大腦如何工作的基礎研究,為我們破解大腦感知和記憶節(jié)奏“密碼”提供了一把鑰匙。
專家介紹: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北京科技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