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發(fā)表學術論文182篇(其中期刊論文128篇,學術會議論文34篇,英文論文20篇)
出版專著:
8部
1. 《農業(yè)模糊學》,郭瑞林著,20.3萬字,1991年12月,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 《農業(yè)試驗設計與統(tǒng)計分析》,王福亭,郭瑞林,郝國令,108萬字,1993年6月,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
3. 《作物灰色育種學》郭瑞林著,36萬字,1995年12月,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
4. 《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農業(yè)上的應用》,雷鐵栓;郭瑞林主編,1996年6月,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5. 《作物灰色育種電腦決策系統(tǒng)及其應用》,郭瑞林,王占中著,45萬字,2008年9月,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
6. 《作物育種同異理論與方法》,郭瑞林著,51萬字,2011年6月,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
7. 《作物同異育種智能決策系統(tǒng)及其應用》,郭瑞林,王占中著,2014年4月,55萬字,北京:科學出版社。
8. 《Intelligent Decision System for Crop Similarity-difference Breeding and Its Applications》,Ruilin Guo,Zhanzhong Wang,Qiufang Wu, Kunpeng Zhang,2018年6月,Beijing:Science Press.
發(fā)表中文期刊論文: 128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1]唐淑榮,魏守軍,郭瑞林,韋京艷,孟俊婷,楊長琴.不同熟性棉花品種纖維品質特征分析與評價[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中英文),2019,27(10):1564-1577.
[2]劉君,晏國生,郭瑞林.運用定量化育種理論選育不同生態(tài)經濟型菊芋新品種[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9,47(06):945-949+962.
[3]唐淑榮,魏守軍,韋京艷,孟俊婷,郭瑞林,馮曉建.基于同異性分析的不同類型棉花品種纖維品質特征與分類評價[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中英文),2019,27(06):890-900.
[4]張樹林,劉玉玲,田麗,宋卓恒,郭瑞林,彭仁海.不同小麥新品系萌發(fā)期抗旱性的篩選與鑒定[J].分子植物育種,2018,16(21):7138-7147.
[5]張樹林,劉玉玲,田麗,王聰,郭瑞林,彭仁海.小麥新品系萌發(fā)期抗旱鑒定及其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種子,2018,37(02):70-74.
[6]路志芳,袁超,郝貴增,胡肖,郭瑞林.蓮藕淀粉的特性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7,45(15):157-160.
[7]唐淑榮,郭瑞林,韋京艷,孟俊婷,魏守軍,楊偉華,周治國.國家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纖維品質時空分布與發(fā)展趨勢[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7,28(02):589-602.
[8]路志芳,袁超,陳現(xiàn)臣,喬晨陽,郭瑞林.小麥交聯(lián)淀粉制備及淀粉性質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05):343-346.
[9]路志芳,吳秋芳,郭瑞林.安陽地區(qū)小麥籽粒中有機磷農藥殘留分析[J].上海蔬菜,2015(03):15-17.
[10]任雅琴,呂金倉,郭瑞林,武世信,蘇建舉,王敬昌,徐蘆,孫軍倉,文定軍,蘇英.14個小麥新品種(系)的同異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4):81-86.
[11]郭瑞林,路志芳,吳秋芳,劉亞飛.小麥育種目標性狀幾種權重確定方法的比較[J].麥類作物學報,2014,34(08):1049-1053.
[12]任雅琴,郭瑞林,呂金倉,孫軍倉,蘇英,王敬昌,徐盧,張華.寶雞市小麥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性狀之間的同異分析[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4,23(01):70-74.
[13]吳秋芳,路志芳,劉亞飛,郭瑞林,胡亮,魏永杰,蘇攀.小麥白粉病灰色災變預測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52(22):5588-5591.
[14]郭瑞林,朱磊,吳秋芳,劉亞飛,路志芳.小麥定量化育種技術流程[J].麥類作物學報,2013,33(05):923-928.
[15]郭瑞林,王占中,劉亞飛,吳秋芳,路志芳.作物同異育種智能決策系統(tǒng)的研制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2,41(11):25-30.
[16]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路志芳.作物灰色育種學的理論技術體系及其應用[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2,18(05):111-115.
[17]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路志芳.作物灰色育種學的理論技術體系及其應用[J].作物研究,2012,26(05):417-422.
[18]劉亞飛,劉振東,郭瑞林.小麥全蝕病抗病性研究進展及其育種途徑探討[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2,41(09):6-9.
[19]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路志芳.雜交組合灰色接近度評估方法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12,32(05):989-995.
[20]徐令超,王占中,劉振東,梅茲君,郭瑞林.鶴壁市旱地小麥土壤養(yǎng)分與產量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46(03):258-262+283.
[21]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劉彥珍,毛光志.作物定量化育種及其研究現(xiàn)狀[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2,11(02):77-83.
[22]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劉彥珍,毛光志,王景順.育種目標性狀值為區(qū)間數(shù)的綜合評估方法及其在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11,31(05):983-988.
[23]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毛光志,劉彥珍,王景順.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四種分析方法的比較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11,31(04):776-779.
[24]郭瑞林;吳秋芳;劉亞飛;劉彥珍;毛光志 作物定量化育種的一個新理論-同異理論 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增刊)2011-08-15
[25]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崔瑞峰,王聰.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同異分析中不確定系數(shù)i的求解及其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10,30(06):1160-1164.
[26]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毛光志,劉彥珍,崔瑞峰.同異理論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10,30(05):970-975.
[27]郭瑞林,關立,劉亞飛,王景順.作物育種中的同異現(xiàn)象及其研究[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0,49(07):1734-1737+1767.
[28]郭瑞林,劉亞飛,王聰,李海燕.同異相似性栽培理論與方法及其在小麥上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10,30(03):449-453.
[29]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王海燕,楊正平.小麥品種同異布局的原理與方法[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05):910-914.
[30]郭瑞林,齊光榮.河南省農村沼氣建設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04):88-92.
[31]劉亞飛,郭瑞林,王海燕,王聰.河南省農村沼氣建設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13(08):108-111.
[32]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作物育種同異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02):101-104.
[33]王永士,郭瑞林,賀德先,楊春玲,馬翠萍,謝利芬,郭安斌,宋世強,范華兵.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在安陽市強筋小麥適宜品種篩選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02):271-274.
[34]宋志均,李宇峰,楊春玲,郭瑞林,賀德先.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小麥品種布局和相似性栽培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9,43(01):19-24.
[35]郭瑞林,王占中,劉亞飛,王景順.作物灰色育種電腦決策系統(tǒng)的研制與應用[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9,48(02):458-461.
[36]郭瑞林,齊光榮,劉亞飛,王景順.作物灰色育種學的研究及應用[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8(06):75-78.
[37]王占中,郭瑞林.作物育種親本灰色分類算法的設計與實現(xiàn)[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8(11):37-39.
[38]王占中,郭瑞林,齊光榮,王景順,劉亞飛.基于Java的作物灰色育種智能決策系統(tǒng)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13):5669-5670+5675.
[39]郭瑞林 劉亞飛 王景順 試卷質量的同異綜合評價與分析 世界華商經濟年鑒•高校教育研究 2008-02-15
[40]郭瑞林,趙虹,王西成,曹廷杰,紀利坤.信息熵綜合評價方法在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7(06):614-618.
[41]成蘭,郭瑞林.基于離差最大化原理的灰色綜合評判方法及其應用[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7(20):94-100.
[42]郭瑞林,王林海.作物灰色育種學的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1):206.
[43]郭瑞林,劉亞飛,呂有軍,王景順.小麥育種新方法——灰色輪回群體改良[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7(06):58-61.
[44]郭瑞林,王林海,王懷蘋.優(yōu)質強筋小麥無公害保優(yōu)節(jié)本增效栽培技術探討[J].農技服務,2007(06):15-16.
[45]郭瑞林,關立.單株同異選擇原理與方法及其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07(03):411-415.
[46]郭瑞林,季保平.高校試卷質量評價的同異綜合評判方法[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7(01):151-154.
[47]宋長江,陳傳奎,郭瑞林,蘆連勇,王為民,郭立民,韓勇,李改葉.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安麥7號的選育[J].作物雜志,2007(01):65-66+77.
[48]郭瑞林.灰色育種理論在安麥1號和安麥7號選育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07(01):20-25.
[49]郭瑞林,李建華,路志強,郭鵬飛.小麥新品種安麥7號選育技術與方法[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6(11):35-37.
[50]郭瑞林,呂有軍,劉亞飛,陳傳印.棉花品種區(qū)試的同異聯(lián)系勢分析原理與方法[J].棉花學報,2006(06):367-371.
[51]宋長江,郭瑞林,孫海潮,盧道文,裴振群,劉智萍,蘆連勇,牛永鋒,鄭麗敏,李海燕.小麥夏播加代繁育技術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6(05):17-19.
[52]郭瑞林,關立,張愛芹.河南省農業(yè)信息化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學通報,2006(03):392-395.
[53]馬樹彬,郭瑞林,聶玉霞,孟會琴.韭菜產量性狀配合力及其遺傳分析[J].園藝學報,2006(01):78-83.
[54]馬文龍,郭瑞林,馮志新.安麥7號品種特性及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6(01):28.
[55]郭瑞林,張進忠,張愛芹.作物品種多維物元分析法[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6(01):115-121.
[56]郭瑞林 關 立 呂有軍 劉亞飛 作物育種研究的一個新方向—可拓育種工程 科學研究月刊 2006-10-15
[57]郭瑞林,關立,張進忠.作物灰色育種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科技導報,2005(10):52-55.
[58]王闊,郭瑞林,宋志均,王波.安陽珍稀黑綠豆1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雜糧作物,2005(04):269.
[59]郭瑞林.同異反灰色相關分析方法及其在小麥中的應用[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5(03):170-174.
[60]郭瑞林 關于定量化、信息化育種的思考 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 (?2004-11-15
[61]王闊,郭瑞林,韓勇,宋志均,葛鵬飛.馬投澗鄉(xiāng)小雜糧生產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4(12):31.
[62]郭瑞林,宋志均,楊海燕.小麥品種的競爭能力與廣適性品種的選育[J].小麥研究,2004(04):1-2.
[63]郭瑞林,周陽.基于同一度的親本分類方法研究[J].作物學報,2004(09):937-941.
[64]楊春玲,王永士,王闊,郭瑞林,關立,侯軍紅,宋志均.秩次分析法在評價綠豆區(qū)試產量中的應用[J].雜糧作物,2004(04):214-217.
[65]郭瑞林,關立,秦廣慶.蛋白質凝膠電泳技術與小麥親本分類[J].小麥研究,2004(03):8-10.
[66]郭瑞林,侯軍紅,韓勇.小麥育種實踐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小麥研究,2004(03):28-32.
[67]郭瑞林.定量化、信息化育種——作物育種的一個新方向[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4(07):17-19.
[68]王永士,楊春玲,郭瑞林,關立,侯軍紅,韓勇.合理評價品種的適應性與穩(wěn)定性[J].小麥研究,2004(02):26-31.
[69]郭瑞林,王金平,秦廣慶.低能離子束介導技術育種的研究現(xiàn)狀及應用[J].小麥研究,2004(02):32-35.
[70]郭瑞林,王金平,胡文生,陳現(xiàn)臣.育種目標性狀間的同一關系分析方法研究[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4(02):93-95.
[71]王闊,郭瑞林,馬翠萍,胡文生,王波.夏大豆麥壟套種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4(04):25.
[72]郭瑞林,楊海燕.安麥1號適宜生態(tài)區(qū)灰色布局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4(02):80-82.
[73]郭瑞林,王闊,吳向峰,張玉鳳.綠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的技術措施[J].中國種業(yè),2004(03):60-61.
[74]王闊,郭瑞林.同異分析方法在綠豆品種區(qū)域試驗中的應用研究[J].雜糧作物,2004(01):15-18.
[75]郭瑞林,申為民,吳向峰,張玉鳳,陳現(xiàn)臣,路志芳.灰色相似性栽培理論在安麥1號良種良法配套中的應用[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4(01):20-23.
[76]郭瑞林.同異分析的聯(lián)系勢測驗及其在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2004(01):63-65.
[77]王闊,郭瑞林.豫綠3號選育、利用技術與方法[J].雜糧作物,2003(06):328-330.
[78]郭瑞林.關于小麥育種若干問題的討論[J].小麥研究,2003(04):7-11.
[79]郭瑞林,魯?shù)牢?吳向峰,張玉鳳.玉米雜交種灰色綜合評判方法的研究[J].玉米科學,2003(03):39-41.
[80]郭瑞林,楊春玲,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高產、優(yōu)質、中早熟小麥新品種——安麥1號[J].麥類作物學報,2003(03):148.
[81]郭瑞林,陳現(xiàn)臣.品種區(qū)試的四元聯(lián)系數(shù)多因素態(tài)勢排序分析法[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3(03):218-222.
[82]楊春玲,郭瑞林,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小麥抗銹病育種問題探討[J].小麥研究,2003(02):9-11.
[83]郭瑞林,王玉廣,張玉鳳,吳向峰,陳現(xiàn)臣.作物灰色育種電腦決策系統(tǒng)研究[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3(01):60-62.
[84]郭瑞林 梁中喜 我國優(yōu)質面條、饅頭小麥的研究概況及發(fā)展對策 麥類作物學報 2003-10-15
[85]楊春玲,郭瑞林,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我國小麥雜種優(yōu)勢利用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2(09):14-15.
[86]郭瑞林,楊春玲,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安麥1號選育技術與方法探討[J].小麥研究,2002(03):17-20.
[87]郭瑞林,莫海江,楊春玲,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高產優(yōu)質多抗中早熟小麥新品種安麥1號的選育[J].作物雜志,2002(01):49.
[88]王 闊 郭瑞林 豫綠3號主要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河南安陽農科所 【圖書】中國綠豆產業(yè)發(fā)展與科技應用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06-15
[89]王 闊 郭瑞林 灰色相似性理論在綠豆栽培中的應用 河南安陽農科所 【圖書】中國綠豆產業(yè)發(fā)展與科技應用 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06-15
[90]郭瑞林 莫海江 河南省小麥高肥冬水組區(qū)域試驗的集對分析 河南安陽農科所 【圖書】集對分析與界殼論的研究與應用 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2-04-01
[91]郭瑞林,楊春玲,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何明亮,賈海慶.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的同異分析方法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1(03):60-63.
[92]王闊,郭瑞林,徐淑霞,李冬花,陳現(xiàn)臣,劉慶紅,任杏花.河南省大豆品種灰色布局決策研究[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0(04):268-271+276.
[93]郭瑞林,楊春玲,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安麥1號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0(08):35.
[94]張宏生,郭瑞林.小麥新品種豫麥57的選育[J].作物雜志,2000(02):21.
[95]王素英,王潤生,關立,郭瑞林,路治國,閻宏山,劉瑞芳,李瑞英.豫、冀、魯三省谷子品種灰色布局分析[J].雜糧作物,2000(01):32-35.
[96]郭瑞林,呂有軍,于春海,郝云鋼,鄭輝,劉慶紅,馬翠平.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限制因子的分析及解決途徑[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0(01):35-39.
[97]張宏生,趙全花,郭瑞林.抗災穩(wěn)產高產型小麥豫麥57的選育[J].中國種業(yè),2000(01):33.
[98]郭瑞林 呂有軍 鄭 輝 郝云鋼 于春海 郭立民 劉慶紅 陳現(xiàn)臣 專業(yè)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灰色評審研究 河南安陽農科所 河南安陽農業(yè)學校 【圖書】中國現(xiàn)代教育論壇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0-03-01
[99]郭瑞林 楊春玲 關立 侯軍紅 郭立民 王衛(wèi)民 盧連勇 王 闊 宋志均 小麥育種規(guī)范化程序 河南安陽農科所【圖書】中國現(xiàn)代教育論壇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0-03-01
[100]王 闊 李冬花 張 毅 郭瑞林 萬富安 范 陽 王永士 馬翠平 河南省綠豆品種灰色布局決策研究 河南安陽農科所【圖書】中國現(xiàn)代教育論壇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0-03-01
[101]郭瑞林,張宏生,楊春玲,關立,侯軍紅,王闊,宋志均.漯麥4號親本選配與后代選育方法探討[J].麥類作物學報,1999(06):14-16.
[102]郭瑞林,劉慶紅,王艷峰.我國農業(yè)信息化的內涵、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1999(02):117-120.
[100]郭瑞林 王永士 種子產業(yè)化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河南職技師院學報 1999-06-15
[100]郭瑞林 肖敬德 周 青 我省農業(yè)產業(yè)化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 華北農學報 1998-03-15
[103]李蘭真,楊會武,郭瑞林,李秀蘭.小麥新品種豫麥39號中心灰靶布局分析[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8(01):3-5.
[104]李冬花,郭瑞林,張毅,王西來,常春榮,王闊.鉀肥對小麥產量及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研究[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7(04):58-62.
[105]鄭天存,郭瑞林.意大利小麥育種考察報告[J].麥類文摘,1997(04):1-2.
[106]林亢,馬守一,苑九喜,劉宏,郭瑞林.豫西瓜二號及西瓜品種布局灰色局勢決策[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6(12):23-24.
[107]郭瑞林,薛國典,宋長江,楊春玲,關立,侯軍紅.小麥育種過程的灰色理論及其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1996(04):2-4.
[108]郭瑞林,王闊,周青.綠豆主要數(shù)量性狀與雜交后代的選擇[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6(07):3-5.
[109]郭瑞林 王潤生 王素英 張廣軍 莫海江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谷子親本分類中的應用 【圖書】灰色系統(tǒng)研究進展 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6-10-01
[110]郭瑞林,薛國典,宋長江,楊春玲,關立,候軍紅.早代組合灰色綜合評判理論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1995(04):246-250.
[111]王福亭,郭瑞林,宋長江.黃淮流域南片小麥品種基因型與環(huán)境效應分析及其育種目標研究[J].作物學報,1994(05):557-563.
[112]郭瑞林,薛國典,宋長江.灰色系統(tǒng)理論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麥類作物學報,1994(03):47-48.
[113]郭瑞林 作物灰色育種學的提出與應用 農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增刊) 1994-10-15
[114]郭瑞林 關于小麥育種若干問題的思考與討論 麥類文摘 1993-06-15
[115]郭瑞林,宋長江,楊春玲,關立.小麥單株灰色選擇方法研究[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2(04):410-416+428.
[116]郭瑞林,傅秋學.小麥品系綜合指標選擇法[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2(11):5-7.
[117]郭瑞林,宋長江.冬小麥親本間數(shù)量性狀遺傳距離及其聚類研究[J].西藏農業(yè)科技,1992(02):26.
[118]郭瑞林,宋長江.冬小麥親本間數(shù)量性狀遺傳距離及其聚類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1(03):1-6.
[119]胡素蘭 郭瑞林 小麥穗蚜灰色災變預測研究 華北農學報 (增刊) 1991-06-01
[120]郭瑞林,宋長江.模糊聚類分析在小麥親本分類上的應用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1(07):1-3.
[121]王福亭,郭瑞林,宋長江,劉曉娜.小麥品質性狀多目標同步改良方法研究[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1(02):145-150.
[122]王福亭,郭瑞林.改進列聯(lián)表法在小麥育種上的應用研究——Ⅰ.單株選擇理論探討[J].作物學報,1991(01):10-17.
[123]王福亭,牛學智,郭瑞林,宋長江.模糊相似選擇在小麥品種栽培學特性相似性問題上的應用[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0(02):143-149.
[124]王福亭,郭瑞林,程相國.小麥豫麥16產量性狀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0(03):5-8.
[125]王福亭;郭瑞林 小麥沉淀值基因效應的遺傳分析 小麥育種通訊 1990(1),25-27
[126]郭瑞林,宋長江.小麥主要品質性狀與農藝性狀相關性的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1989(07):4-5.
[127]王福亭,郭瑞林,宋長江,秦廣慶.豫北灌區(qū)小麥品種周8826和鄭州79201的利用系列研究 Ⅰ.播期與播量的最優(yōu)數(shù)學模型[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89(02):97-102.
[128]郭瑞林.模糊數(shù)學在小麥品種評價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yè)科學,1987(10):9-11.
發(fā)表中文會議論文: 33篇
[1] 郭瑞林. 作物定量化育種理論在菊芋新品種選育中的應用(大會發(fā)言). 2019˙全國植物育種與生物技術研討會,《中國生物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2019-04-14.
[2] 郭瑞林. 無人機噴施小麥除草劑+助劑除草效果研究(大會發(fā)言). 2019中國北方國際精準農業(yè)航空論壇,吉林省農業(yè)機械流通協(xié)會、國家精準農業(yè)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lián)合研究中心主辦,2019—03-19.
[3] 郭瑞林. 無人機噴施小麥除草劑(配套)技術研究(大會發(fā)言). 2018中國北方國際精準農業(yè)航空論壇(吉林),國家國際航空植保科技創(chuàng)新聯(lián)盟主辦,2018-03-20.
[4] 郭瑞林. 作物表型組學性狀綜合評價的一個新工具(大會發(fā)言). 2018年全國植物育種與生物技術研討會(廈門),《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2018-11-17.
[5] 郭瑞林. 作物智慧育種決策的一個新平臺(大會發(fā)言). 農業(yè)物聯(lián)網(wǎng)與智慧農業(yè)發(fā)展論壇暨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農業(yè)專業(yè)委員會2018年年會, 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農業(yè)專業(yè)委員會主辦,2018-12-01.
[6] 郭瑞林. 作物同異育種計算機決策系統(tǒng)及其應用(大會發(fā)言). 第五屆生物育種技術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化發(fā)展高峰論壇,《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編輯委員會主辦,2017-09-29.
[7] 郭瑞林. 基于聯(lián)系數(shù)的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分析方法(大會發(fā)言). 2016年集對決策與應用學術研討會(唐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集對分析暨聯(lián)系數(shù)學專業(yè)委員會籌備會主辦,2016-11-22.
[8] 郭瑞林,路志芳,吳秋芳,劉亞飛. 育種目標性狀五種權重確定方法的比較研究(大會發(fā)言) [C]. 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第25屆全國灰色系統(tǒng)會議論文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2014:278-281.
[9] 郭瑞林. 作物相似性栽培理論及其在良種良法配套上的應用(大會發(fā)言).2013全國持續(xù)增產栽培技術研討會,2013-01-12.
[10] 郭瑞林. 作物育種同異理論及其決策系統(tǒng)(大會發(fā)言). 2013生物育種新技術、新品種研發(fā)與產業(yè)化發(fā)展研討推廣研討會,中國農業(yè)科技服務協(xié)會主辦,2013-05-18.
[11] 郭瑞林,吳秋芳,劉亞飛,路志芳. 作物定量化育種技術流程研究及應用(大會發(fā)言)[C]. 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13:83.
[12] 郭瑞林,吳秋芳,劉亞飛,路志芳. 作物灰色育種工程及其應用(大會發(fā)言)[C]. 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委員會、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全國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委員會、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農業(yè)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委員會:河南農業(yè)大學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2013: 2-7.
[13] 郭瑞林,劉亞飛,吳秋芳,路志芳. 作物灰色育種學的理論技術體系及其應用(大會發(fā)言)[C]. 湖南省作物學會、湖南省農學會、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全國農作物優(yōu)質高產安全高效生產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湖南省作物學會、湖南省農學會、湖南農業(yè)大學:湖南省作物學會,2012:9-14.
[14] 郭瑞林,王占中,劉亞飛,吳秋芳,路志芳. 作物同異育種智能決策系統(tǒng)及其應用(大會發(fā)言)[C]. 中國作物學會.2012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12:115.
[15] 郭瑞林. 作物定量化育種及其應用[C]. 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50周年慶祝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11:148-149.
[16] 郭瑞林,劉亞飛,王景順,毛光志,劉彥珍,崔瑞峰. 基于灰色關聯(lián)度的品種區(qū)域試驗同異分析方法(大會發(fā)言)[C]. 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第19屆灰色系統(tǒng)全國會議論文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2010:88-92.
[17] 郭瑞林,齊光榮,劉亞飛,王景順. 作物育種中的同異現(xiàn)象及其研究[C]. 中國作物學會.2009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09:134.
[18] 郭瑞林,王占中,劉亞飛,王景順. 作物灰色育種電腦決策系統(tǒng)的研制與應用[C]. 中國作物學會.2009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09:142.
[19] 郭瑞林,齊光榮,劉亞飛,王景順. 灰色相似性栽培理論及其在農作物良種良法配套中的應用(大會發(fā)言)[C]. 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第16屆全國灰色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2008:48-55.
[20] 郭瑞林,王林海. 作物灰色育種學的研究進展[C]. 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07:213.
[21] 郭瑞林,關立,呂有軍,劉亞飛. 作物灰色育種學理論及其在小麥、綠豆育種中的應用(大會發(fā)言)[C]. 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2006年灰色系統(tǒng)理論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2006:348-357.
[22] 郭瑞林, 張進忠. 作物可拓育種工程的基本概念與框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第11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2005:804-809.
[23] 郭瑞林, 趙克勤. 同異聯(lián)系度中的不確定勢及其勢級研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第10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3:1423-1426.
[24] 郭瑞林,趙克勤. 同異聯(lián)系度不確定勢的演變及其勢差與勢能.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第10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3:1427-1429.
[25] 郭瑞林,莫海江,秦廣慶,張秀菊,張增瑞,何明亮,賈海慶. 灰色相似性栽培原理及其在小麥上的應用.華北農學報(河南省小麥研究會論文集),2002:40-44.
[26] 郭瑞林. 作物灰色育種學的基本原理及其最新應用[C]. 中國作物學會.作物科學研究理論與實踐——'2000作物科學學術研討會文集.中國作物學會:中國作物學會,2001:182-187.
[27] 張清海,郭瑞林,王志和,趙虹,劉秀榮. “八五”以來黃淮南片小麥高肥冬水組產量構成因素分析[C]. ,2001:407-411.
[28] 張清海,郭瑞林,王志和,侯志偉,王玉敏. 黃淮南片小麥高肥春水組育成品種產量結構及其提高對策[C]. 2001:411-414.
[29] 郭瑞林.作物灰色育種學的基本原理及其最新應用.作物科學研究理論與實踐——'2000作物科學學術研討會文集.劉旭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75-180.
[30] 郭瑞林,王遠芹,楊春玲,關立,候軍紅,王闊,宋志均. 安陽市發(fā)展優(yōu)質專用小麥生產的經驗、問題與對策[C]. 中國作物學會.全國農業(yè)優(yōu)化種植結構發(fā)展優(yōu)質高效農產品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國作物學會,2000:47-50.
[31] 郭瑞林,劉慶紅. 淺談幾種糧、菜、油、果間作套種模式. 河南省作物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7-06-15
[32] 薛國典,郭瑞林,宋長江.單株灰色選擇理論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第三屆全國青年作物遺傳育種學術會論文集,何中虎主編,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1994: 281-288.
[33] 郭瑞林,吳來富,李秋元,宋長江,楊春玲,劉慶紅.小麥單株選擇理論與方法研究.灰色系統(tǒng)學術討論論文集. 劉思峰,史開泉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312-314.
[34] 郭瑞林,吳來富,李秋元,宋長江,楊春玲,劉慶紅.河南省北中部小麥品種布局灰色局勢決策.灰色系統(tǒng)學術討論論文集. 劉思峰,史開泉主編,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315-316.
發(fā)表英文論文: 20篇
[1] Theories and technical systems for crop grey breeding science and their applications[J]. Guo Ruilin, Lu Zhifang, Liu Yafei, Zhang Shulin and Wu Qiufang. Advanc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Technology,Vol.10,No. 10,2016,780-786.
[2] Study on technical process for crop grey breeding [J]. Ruilin Guo, Zhifang Lu, Qiufang Wu, Yafei Liu.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Vol.26, No. 2,2014,11-19.
[3] Single-plant similarity-difference selection in wheat breeding [J].Ruilin Guo, Qiufang Wu, Yafei liu. Advanc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Technology, Vol.5, No.11, 2013, 1413-1417.
[4]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breeding target characters value shown as an interval number. Guo Ruilin, Wu Qiufang, Liu Yafei, Liu Yanzhen, Mao Guangzhi, Wang JinShun.Grey Systems : Theory and Application, Vol.1, No.2,2011,158-167.
[5] Interval Number ba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Breeding Target Character [C]. Guo Ruilin, Wu Qiufang, Liu Yafei, Liu Yanzhen, Mao Guangzhi, Wang Jinshun.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WOS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nd Systems Joint with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2011-09-15 (EI收錄).
[6] Study on Comparative of Four Kinds of Analysis Methods in Wheat Variety Regional Test [C]. Guo Ruilin, Liu Yafei, Wu Qiufang, Mao Guangzhi, Liu Yazhen, Wang Jinshun.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WOS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nd Systems Joint with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2011-09-15 (EI收錄).
[7] A New Analysis Method of Crop Cultivars Regional Test [C]. Guo Ruilin, Liu yafei,Cheng Hua,Wang Jingshun,Mao Guangzhi,Liu Yanzhen,Cui Ruifeng.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IC-TA 2010). 2010-07-20 (EI收錄).
[8]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ingle-plant Similarity-difference Sel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heat Breeding [C]. Guo Ruilin, Wang Jinshun, Liu Yafei, 2010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ymposium, 2010-07-25.
[9]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Decision-making System for Crop Grey Breeding (CDSCGB)[C]. Guo Ruilin, Wang Zhanzhong, Liu Yafei, Wang Jingshun. Proceedings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IEEE, 2009-10-10 (EI收錄).
[10] Th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of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ximum Deviation[C]. Guo Ruilin, Wang Jinshun, Liu Yafei.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y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ervices, IEEE, 2007-11-18 (EI收錄).
[11] Study on the method of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crossed maize [J]. Guo Ruilin.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8 No.2, 2006, 127-132.
[12] The testing and verifying of single-plant grey selection in millet breeding,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J]. Guo Ruilin, Wang Yongsheng, Wang Suying, Lu Zhiguo, Yan Hongshan.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11,No 1. 1999,29-34.
[13] Study 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arent grey absolute relational pattern clustering theory to millet breeding [C]. Guo Ruilin, Yongsheng, Wang Suying, Zhang Guanjun, Song Changjiang. General Systems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7, 322-325.
[14] Grey relational clustering wheat parents [J]. Guo Ruilin, Sheng Tianming, Song Changjiang, Yang Chonglin, Guan Li, Hou Junhong.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7, No.4, 1995, 339-348.
[15] Conception on grey crop breeding science [J]. Guo Ruilin.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vol.6, No.4, 1994, 257-270.
[16] Grey decision making for genetic breeding wheat [J]. Guo Ruilin, Xulingchao, Yang Shaoling, Liu Qingjiang, Wu Laifu.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vol.6,No.1,1994,23-34.
[17]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y crop breeding science[C]. Guo Ruilin. Proceedings of SCI'94 Systems Control Information Methodologies & Applications, 1994, 261.
[18] The unequal interval forcastimg [C]. Gong Shangshu, Guo Ruilin. Proceedings of SCI'94 Systems Control Information Methodologies & Applications, 1994, 342-345.
[19] The application of grey system to wheat genetic breeding—grey selection [J]. Guo Ruilin, Song Changjiang, Yang Chunlin.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vol.4,No.3,1992,269-280.
[20]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on main quality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wheat [J]. Guo Ruilin, Song Changjiang, Yuan Xiulian, Wang Qingji.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vol.3,No.3,1991,227-235.